约法三章:能屈能伸战胜贵族草根逆袭成开国皇帝

约法三章:能屈能伸战胜贵族草根逆袭成开国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出身于布衣草根的开国皇帝只有两个,一个是汉高祖刘邦,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而刘邦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身于布衣草根的开国皇帝。

在秦王朝时代,刘邦不过是一个区区的泗水亭长(今徐州沛县),这是秦王朝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草根小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出身农家,毫无家庭背景的布衣草根小吏,为何能在秦末群雄逐鹿、烽烟四起的混乱局面中,脱颖而出,击败所有对手,最后登上皇帝宝座的呢?这其中,除了少许的偶然因素外,大多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性格决定命运。是刘邦能屈能伸、百折不挠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成就了他的大业。也使得中华大地的炎黄子孙族群有了一个统一的称谓-汉族。

汉高祖刘邦,字季(也有说刘邦原名刘季,是当了皇帝后改季为邦的),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今江苏丰县)。《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不狎侮。好酒及色。”短短数语,刘邦的外貌和性格跃然眼前:高鼻黄脸,美髯飘逸,左股上有代表星象的七十二颗黑痣。他讲仁义,性豁达,喜施舍,爱结交。就是大大咧咧,不喜欢从事家里的生产作业。候补为泗水亭长后,和亭内的小吏们亲密无间,打得火热。并好酒色。正是刘邦这种超乎常人的性格,为他日后成就大业奠定了基础。

对刘邦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影响未来历史的一次事件,发生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当时,正在咸阳服徭役建阿房宫的泗水亭长刘邦,目睹了秦始皇浩荡车仗的盛大巡游,远远观望的刘邦,无比羡慕、无比惊诧地感叹道:“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也许就是从这一刻起,皇帝的尊贵和威严,成为刘邦追寻的目标。

刘邦为人处事的原则,首先是有利,凡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他什么事情都做,什么人都用。这一原则,使他处事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使他为人表现得能屈能伸、能站能爬、百折不挠。于是,他的行为就显得宽厚、坚忍,似乎什么人、什么事都可以容纳。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陈胜吴广造反后,藏匿在芒砀山的刘邦率百十数人来到沛县城外,他极力鼓动沛县父老除掉县令,并推选一位领导人响应起义。县令被杀后,他既想做首脑,又故意推辞;一面说自己能力薄弱,一面又强调这是一件关乎身家性命的重大事情。果然,一番欲擒故纵的推让后,刘亭长当上了沛公,并为此隆重地祭祀天地。刘邦这一次正式登上政治舞台的首演式,说明他是一个很有深谋心计的人。

灭秦之前,各路诸侯曾在楚怀王处盟约:先破秦入关中者,王之。刘邦以此为目标,避实就虚,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率军绕道进入关中,驻扎霸上,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随之军队进入咸阳。当刘邦走进秦宫,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稀世珍宝和绝色美女,他正准备手脚并用地享受时,樊哙说:“你是想要天下,还是想当土财主?这些都是亡秦之物,你赶快出宫,退回霸上。”刘邦起初不听,张良接着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请沛公听樊哙之言。”为了成就大业,刘邦听从了樊哙、张良的劝告,忍隐了自己的私欲,封闭秦宫,退回霸上。遂向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晓喻关中各地,保留原有政府机构,以此安抚秦民,拢络人心,为王关中做足了准备。此时的项羽,正远在巨鹿(今属河北邢台)一带血战秦军,他破釜沉舟,九战九捷,消灭了秦军主力,震摄了各路诸侯。但让项羽万没料到的是,刘邦此时己定关中。十一月中,项羽率诸军西进至函谷关,被刘邦的军队闭关挡住。项羽大怒,率军破关。十二月中,项羽率四十万大军来到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准备就地消灭刘邦,而刘邦的十万人马是万不能敌的。

张良曾救过项羽的叔父项伯,项伯怕张良在项羽攻打刘邦时遭害,便将项羽的计划暗告张良,要他赶快逃命。而张良却要助刘邦成就大业,遂将机密告诉刘邦,并引刘项见面。刘邦拜项伯为兄,又结为儿女亲家,并再三要项伯转告项羽,他是没有野心的,函谷关设防是为了防盗,还答应次日赴鸿门向项羽谢罪。项伯按照刘邦的说法转告了项羽,而且叮咛对刘邦要善遇之,项羽答应了。翌日,刘邦率百余骑来到鸿门,项羽设宴款待。宴会前,谋士范增提出趁宴会除掉刘邦,项羽未置可否。

那一年,年过知天命的刘邦,在鸿门宴上,向二十六岁的项羽表示了臣服。这种能伸能屈的表现,是需要怎样的隐忍精神啊!关键时刻,项羽相信了刘邦的表白,解除了对刘邦的戒备,并告诉刘邦是他的左司马曹无伤打的小报告。宴会进行中,范增三次向项羽示意动手,项羽却无动于衷。无奈,范增要项庄舞剑,伺机刺刘。这就是有名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出处。可项伯也随之助舞,处处以身护着“亲家”。刘邦是聪明的,他以入厕为名,留下张良应付,自己则不辞而别,独自寻僻径奔回军营。回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杀了曹无伤。由此可见,刘邦对危害自己成就大业的人,是绝不手软的。

作为日后楚汉相争的对手,原楚国贵族后代的项羽,却是一个和理性的刘邦性格完全不同的感性的人,他强烈的感情往往干扰了他理性的判断。当他憎恶起来,则非常残暴,在他攻下襄城后,曾将数万军民活埋;当他怀疑降卒不利于自己行动时,便将二十万秦卒坑杀于新安城南;后又屠咸阳,杀子婴,烧秦宫,大火三月不灭;全然不似刘邦一般拢络人心。可当他慈悲起来时,却非常弱智,在鸿门宴上,范增要他除掉刘邦,可他经受不住刘邦对他的恭维,刘邦的一通赔情道歉,使他失去理性,变得糊涂,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人就是他将来的最大对手,也许他压根儿就没把这个卑躬屈膝的人放在眼里。就这样,刘邦从他的眼皮子底下溜走了。项羽这种带有贵族色彩的吃软不吃硬的性格,干扰了他应有的理性,妨碍了他成就大业;而刘邦则充分地发挥了从布衣草根炼就的能屈能伸又能忍的本领,转危为安,为成就大业创造了条件。实际上,鸿门宴既是刘邦的关键时刻,也是项羽的关键时刻。四年之后,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称帝于汜水。

(本篇完)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