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网总裁王雷:当我们在谈"互联网+"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

自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已经过去了两年又十几天,在这段时间里,我发现了三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第一件有趣的事是,忽然之间中国大地上大大小小的创业公司、互联网公司,凡谈模式必谈“互联网+”,仿佛这么做他们的模式就真的会和之前有什么不同似的。刻意或者不刻意的,“互联网+”很多时候被简单解读成了O2O的政府官方版,线上汇集流量,通过向线下导流变现,或者线下提供服务,线上进行营销式的展示,这和十年前的互联网并没有任何本质区别。

另一件有趣的事是把“互联网+”这杆大旗摇的最起劲儿的人,往往都拥有相对比较纯粹的互联网背景或者媒体背景,“互联网+”计划的提出像是为他们的创业吹起了冲锋的号角。对比强烈的是,在最需要互联网化、信息化的传统实体行业中,大部分从业者反而表现的格外保守、克制和冷静。

最后一件有趣的事其实并不那么有趣,那就是上面提到的项目和公司,经过了两年的市场洗礼,现在绝大部分都过得不怎舒心,把钱快烧完了还没有找到真正能够带来盈利的健康模式,“资本寒冬”的到来再添一把霜,死掉的和半死不活的绝不少见。

总结一下这些状况,我们似乎可以提出一个不负责任的疑问:互联网人是不是对“互联网+”有什么误会?

我个人的观点是问题可能出在“互联网+”这个名字上。“互联网+”的本意是使互联网成为各行各业创业、创新的工具和平台,鼓励的是产业创新和跨界融合,所以“互联网+”的完全体一般都是“互联网+某产业”,主体应该是“某产业”。但是当所有人都将“互联网”放在前面的时候,就总有些钦定本位的感觉,让人望文生义不求甚解一顿打鸡血也是不奇怪,毕竟互联网就是这样的一个浮躁圈子。所以,“互联网+”或许叫“+互联网”更合适。

就像前面提到的,“互联网”本身在这套系统里是以工具和平台的角色出现的,所以在这样的框架下讨论问题并不存在“互联网行业”这个概念。那么,当我们在谈“互联网+”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什么呢?其实,我们在讨论的是互联网技术在传统行业里的应用,而就现在的水平来说,这个应用绝对不是建个网站、做个电商那么简单。

在我看来,互联网在传统行业中最大的价值是对现有产业进行价值的挖掘和升级,主要解决三类问题,第一类是解决信息的不对称,让服务的供需双方能够更顺畅的沟通,典型的案例是滴滴和链家;第二类是通过新的技术,对现有流程进行优化,提升体验,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信息化方面,通过技术进行标准化服务,解放人力;第三类是通过大数据整合升级产业,并由此产生新的价值,21世纪房产是一个典型案例,通过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开拓了全新的业务模式。

既然“互联网”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我们就得对问题的来源稍微做一些考虑了。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选择题,一个长期深入实体产业中具体业务的从业者提出的问题,和一个对产业一知半解没有实际操作经验和沉淀的互联网人提出的问题,哪一个更符合产业的需求呢?答案显而易见,这也就是为什么互联网人做不成“互联网+”的原因,他们通过技术去找需求,而传统产业的人有了需求之后才去找解决方案。

说回来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是要重塑一个聚焦教育的垂直产业门户,决胜网的大部分人并不是教育从业者,所以对教育产业的需求不敢妄下猜测,于是我们要做的是通过包括新闻、活动、服务、产品和大数据在内的优质内容汇聚从业者到我们身边,深度挖掘真实需求,再通过我们深厚的互联网背景整合技术、资源、资本,提供解决方案。事情很难,但是前景光明,我相信在今年年底,我们就能够成为最了解教育产业需求的人,同时也能够成为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人。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